購物車
0 物件 - HK$0.00馬太福音注釋:耶穌基督——多重身分,跨界高手 研經小冊(上冊)
書 名: 馬太福音注釋:耶穌基督——多重身分,跨界高手 研經小冊(上冊)
英文名稱: The Many Faces of Jesus, the Christ: Commentary on The Gospel of Matthew, Bible Study Guide (Vol.1)
作 者: 張永信
譯 者:
系 列: 研經系列
語 文: 繁體中文
版 次: 1
頁 數: 36
國際書號: 978-988-8250-91-2
電腦條碼: 9789888250912
備 註:
出版者: 宣道出版社 China Alliance Press
庫存狀態: 有庫存
稅前: HK$12.00
可使用積分兌換: 1
書介
本冊子可作個人或小組查經之用。每一課的開始都附以經文的主題及分段,然後提供三類問題以作思考(附有參考答案):觀、釋及思。觀指對經文的觀察(observation);釋指詮釋(interpretation),即對經文中的詞彙、片語、句子或理念加以詮釋。思則指思考經文的意義(meditation),對讀者有何關係、啟發和應用。這是一個從客觀真理的認知,轉接至主觀真理應用的心路歷程(即由objective observation到subjective application)。每一課以「思考分享」作結。在小組查經中,成員分享自己個人的領受,以達至彼此相交、互相勸勉和砥礪的作用。
作者簡介
張永信博士
加拿大沙省大學(理學士)
加拿大神學院(道學碩士)
加拿大維真神學院(神學碩士)
美國福樂神學院(教牧學博士)
張永信博士曾於南美洲、加拿大及香港牧會,並於建道神學院任教十年。現為恩福神學院新約副教授,亦是宣道會杏花邨堂榮譽顧問、恩典浸信會傳道人導師。張博士著作頗豐(超過二十本),其中由本社出版的有《新約深度行:歷史及神學導論》、《無可比擬的福音:羅馬書注釋(上、下)》、《但以理書注釋》、《哥林多前書注釋》及《啟示錄注釋(增訂版)》。
目錄
導言
第一課:天國之王的出生篇(一1至二23)
第二課:天國之王的事奉篇之一(三1至五12)
第三課:天國之王的事奉篇之二(五13至八1)
第四課:天國之王的事奉篇之三(八2至十一1)
第五課:天國之王的事奉篇之四(十一2至十三53)
查經作業參考答案
內文試讀
第五課:天國之王的事奉篇之四(十一2至十三53)
一、分段
A. 敘述篇:十一2至十二50
這是在以上差遣門徒論述篇後(十15至十一1),另一段記述耶穌事奉的活動。不過,作者不再只聚焦於耶穌的醫病和趕鬼。這一段落可分為六部分:
1. 施洗約翰門徒的詢問(十一2-19)
2. 論加利利省的各城鎮(十一20-30)
3. 安息日的主是耶穌(十二1-8)
4. 安息日治病的個案(十二9-14)
5. 論醫治的權能(十二15-37)
6. 是敵是友,清楚分明(十二38-50)
B. 第三篇論述:比喻篇(十三1-53)
二、查經作業
A. 敘述篇:十一2至十二50
1. 施洗約翰門徒的詢問(十一2-19)
(1)由於施洗約翰已下在監裡,不能親身來問耶穌,於是派門徒替他問耶穌,那將要來的是你嗎……(3節);那將要來的是指誰?(釋)
(2)約翰是否對耶穌有懷疑?(釋)
(3)當耶穌評估約翰時,祂表示約翰比先知大多了,為什麼(9節)?(釋)
(4)為什麼天國裡最小的一位,都比約翰大(11節)?(釋)
(5)耶穌以孩童嬉戲,扮演婚宴慶祝和喪禮舉哀,即吹笛不跳舞、舉哀不捶胸為例(16-17節),帶出了什麼意思?(釋)
2. 論加利利省的各城鎮(十一20-30)
(1)耶穌在加加利各城中行了很多神蹟,那些城的人有什麼反應(20節)?(觀)
(2)耶穌表示推羅、西頓,甚至所多瑪將來在審判的大日時,表現將好過加利利眾城鎮(21-24節),為什麼?(釋)
(3)耶穌表示,凡勞苦擔重擔的人,可以到祂那裡(28節);勞苦擔重擔指什麼?(釋)
(4)何謂負主的軛、學祂的樣式(29節)?(釋)
(5)作主門徒要付出莫大的代價,但為什麼主卻說:我的軛是容易的,我的擔子是輕省的(30節)?(思)
3. 安息日的主是耶穌(十二1-8)
(1)猶太人虔守安息日,這是身為神選民的一大標誌;耶穌和門徒正在前往會堂守安息日,為什麼門徒在麥田中掐麥穗吃以充飢會被法利賽人批評(1-2節)?(釋)
(2)大衛的事件(3-6節)發在撒母耳記上二十一章1-6節,當時他被掃羅王追殺。耶穌舉此例要表達些什麼?(釋)
(3)人子是安息日的主意思是什麼意思(8節)?(釋)
4. 安息日治病的個案(十二9-14)
(1)耶穌有何理由支持祂在安息日治病?(觀)
5. 論醫治的權能(十二15-37)
(1)當耶穌把鬼從一個人身上趕出後,眾人都驚奇於耶穌的能力,法利賽人為何卻指稱耶穌靠著鬼王趕鬼?(釋)
(2)法利賽人這做法,被耶穌警告為褻瀆聖靈,背後的原因為何?(釋)
6. 是敵是友,清楚分明(十二38-50)
(1)耶穌的事奉所引起的情況是,把群眾分成兩類人,一是敵擋祂的文士和法利賽人,另一是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,即祂的門徒,這些人也是祂的弟兄姊妹。前者的罪極重,因為還看約拿時代尼尼微城的人及所羅門作王時的南方女王,他們將在審判大日定前者的罪,這是什麼意思?(釋)
(2)耶穌以一污鬼找地方居住為喻,祂要表達些什麼?(釋)
B. 第三篇論述:比喻篇(十三1-53)
(1)耶穌在教導時大幅度地採用比喻,原因何在?(釋)
(2)這一篇中的比喻有長有短,哪一個最能觸動你的思想?(思)
(3)耶穌在51節說完多個比喻後,問門徒是否明白,門徒表示明白了。然後耶穌於52節便說文士受教作天國的門徒……。這是什麼意思?(釋)
如果您對本商品有甚麼問題或經驗,請在此留下您的意見和建議!
您的姓名:您的評價: 注意: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!
顧客評分: 差評 好評
請在下框輸入驗證碼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