購物車
0 物件 - HK$0.00逆情靈食
書 名: 逆情靈食
英文名稱: Comfort Food for the Soul
作 者: 楊世禮著
譯 者:
系 列:
語 文: 繁體中文
版 次: 1
頁 數: 224
目錄編號: 9015
國際書號: 978-988-8250-93-6
電腦條碼: 9789888250936
備 註:
出版者: 宣道出版社 China Alliance Press
庫存狀態: 有庫存
稅前: HK$128.00
可使用積分兌換: 1
推薦人
書介
自序
作者簡介
1 摩利亞山的考驗(創世記第二十二章)
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,記載於創世記第二十二章。今天我們讀這故事,通常注重的是亞伯拉罕的信心,但猶太拉比強調的卻是「以撒的被綁」(原文是Akedah = binding of Isaac)。
無論讀這章經文多少次,我們總是無法完全理解其中的奧妙。經文的記載沒有詳細的解釋,沒有激動的情緒,甚至沒有驚奇的流露。作者也沒有粉飾其中的恐怖,沒有阻止讀者理性的疑惑,彷彿不理會讀者對慈悲上帝的挑戰,而且還刻意地把這個莫名其妙的故事,放在創世記的中心位置,毫不顧慮這會令到一些讀者因此沒法把創世記讀完。
神給亞伯拉罕的吩咐,首先是離開家鄉,這點我們容易接受,因為將來的目的地是美地。但若論及祭獻以撒,我們就會質問這是否合理的要求,或是神的惡作劇。經文沒有透露半點神的想法或原因,這是現代強調理性的讀者所不能接受的。我們需要理由,我們尋找理由,我們高舉理由,但神沒有邀請我們去同意祂,而且根本就沒有說出理由。正因神沒有向人交代,引致不少讀者耳邊不斷聽見以撒的問題:「父親,祭物在那裡?」事實上,這故事的確引起了不少讀者懷疑耶和華究竟是怎樣的一位神。
亞伯拉罕常被稱為「信心之父」。究竟信心是什麼呢?信心就是把肉眼看得見的與肉眼看不見的事物連結起來的橋樑。在信心中,我們放下觸覺(睹、聽、嗅、摸、嚐),放下頭腦知識(是超理性而不是反理性)。在原文,信心與倚靠出自同一字根。
聖經多次用「小鷹學飛」的故事來解釋信心(參申32:11)。母鷹沒有預先跟小鷹談理論,也沒有提供理由。最基本而也是最重要的,就是小鷹信任母鷹不會誤事。小鷹沒有放棄理性,牠只是把理性放在信任之內;小鷹沒有埋藏牠的觸覺,只是沒有讓觸覺決定牠的去向。小鷹相信的,不是自然的定律,而是牠與母鷹的親密關係。世上沒有任何定律或情況,可以動搖牠倆之間的親情。
這樣一來,問題不再是信心從何而來,而是如何能栽培這樣的親情?每天當小鷹從母鷹口中得到食物,牠們之間的親情又濃厚多一點。雖然有許多其他的小鷹在窩裡,母親卻從來沒有忘記牠們之中任何一隻。信任就是這樣日積月累的。同樣,亞伯拉罕對神信任的栽培,也是經過許多時日,因為亞伯拉罕相信的,不是抽象的教義,而是與他同行的耶和華神。從離開吾珥家鄉那天開始,他經歷了饑荒、逃難到埃及、說謊稱妻子為妹妹、救回被擄的羅得……等等。在這一切的事上,亞伯拉罕天天學習倚靠神,他的信心不斷地受到挑戰、建立及提升。亞伯拉罕並非一個完全人,但神仍然看重他的信心,容許他有成長的機會。
可惜人心比小鷹複雜,信心很容易淪為迷信。在不知不覺中,我們忘記了事奉神,而要求神服事我們;口中稱耶和華為主,心中卻自作主張。難怪我們須要不斷思想「以撒的被綁」,因為我們是在被綁中才能得到自由,在絕望中才能得見曙光,在墳墓中才能經歷復活。或許這就是猶太拉比注重「以撒的被綁」的智慧:沒有以撒「被綁」的經歷,我們就永遠看不見那隻兩角「被扣」在小樹中的山羊。
摩利亞山的考驗提醒我們:信心的成長與被綁的經歷是不能分開的。
如果您對本商品有甚麼問題或經驗,請在此留下您的意見和建議!
您的姓名:您的評價: 注意: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!
顧客評分: 差評 好評
請在下框輸入驗證碼: